“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杭启动

发布日期:2016-12-12

  2016年11月30日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并、联合长江中下游6省1市农科院、区域内涉农高校、推广部门以及有关企业等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杭召开项目启动会。来自农业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相关单位领导,长江中下游区域内的省级农科院、涉农高校、推广部门,院办公室、党群办、科研处、财务处和项目组有关研究所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等30多家项目承担单位,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院长助理孙国昌主持了会议。


  该项目拟遵循突破化肥农药减施单项技术、集成肥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创新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的思路,针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的不同耕作制度,研究并集成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切实推动长江中下游区域水稻化肥农药减施计划的实施。项目设置了3个共性研究课题,主要开展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共性技术、减肥减药协同增效技术研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评估方法、技术推广、农资购销和管理政策等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并通过化肥农药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推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同时根据长江中下游各稻区区域生态和种植制度、区域养分循环和有机资源特征,以及区域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特色防治技术,分别设立6个区域性研究课题。通过本项目研究将形成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不同生态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综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1000万亩,示范区化肥减量施用17%,化学农药减量施用30%。同时,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水稻种植大户扶持,生产经营性农民和农技人员培训,普及广大农户和农技人员的化肥、农药合理施用意识,有利于农业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
  陈剑平院长在启动会上致辞,他首先感谢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的相关部委厅局及兄弟高校和科研单位,并承诺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导向,坚持重大专项设施和地方科技工作的统筹对接,积极推动重大专项成果在地方落地生根和产业化,加快带动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联合6省1市23个单位,完成综合模式推广一千万亩、示范区化肥农药减量17%、农药减量适用30%的目标,并通过多方共同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项目协作机制,共同推动重大专项成果支撑和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加大扶持商业化专业服务组织和三产主体,密切技术研发集成与农民实施推广的紧密结合,积极设计肥药减施增效信息化平台等,加快形成科研、推广、农业经营主体和政府多元协同的技术示范推广的体系;进一步强化项目执行管理,从财务管理、过程管控、协调等方面强化引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昭处长在会上指出,“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是中央财政科学计划管理改革以来设立的第一批项目,是刚刚步入“十三五”的竞争性科学计划项目的第一批项目,也是打破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行业部门直属的科研院所牵头的形式,第一个由省级农科院牵头的项目,三个“第一”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农业部科教司植保处的常雪艳副处长在会上希望项目的执行以问题为导向、产业为导向,更好地体现行业特色、体现项目设计特色,在实践中、生产中检验生产效益、环境效益。省科技厅农村处钱玉红处长还就科研专项管理、项目协作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会上,专家组代表程家安教授,从问题导向、系统集成的角度,提出了以建立健康稻田为目标的“肥药两减”的新认识、新要求;项目负责人吕仲贤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各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落实了各课题参加单位的具体任务;我院财务服务中心杨小丽主任、专项实施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组课题组组长分别对经费使用与管理、项目组内部沟通协调、成果产业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探讨。由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会议,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评估和指导。该项目实施期限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2016年度我吉天农业公司种植水稻面积达到1200亩,本次会议为我们种植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平台。